跑操、上课、巡视班级、批改作业、与学生谈心、编写限训、夜查寝室……从上午6点到晚上10点半,16个小时,刘明观老师的脚步时刻跟随着学生。
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刘明观,出了校门就到了衡水武邑中学担任班主任,连续带了5年高三。2018年,他和妻子在今日七中扎了根。刘明观是一个低调的人,对于职业上的各种成就,他并不看重,在他的心里,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心尽力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好。
每天早上5点半,生物钟就把刘明观叫醒,起床、穿衣、洗漱之后,到班级等待学生们来上早读。站在讲台上的他看着学生陆陆续续到齐,随着一声响亮的起立,早宣誓拉开了一天的序幕。
作为理科老师,他并不是一个擅长用言辞表达感情的人,但从他一言一行中都能够感受到对学生的关心。校园里遇到匆忙赶往教室的学生, “吃早饭了吗?”他叫住学生,“胃有点疼,不想吃。”学生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,作为班主任的他也深知学生压力大,早晨风凉,有些学生的肠胃可能不适,了解了学生没有大碍之后,他才放下心来,临走之前不忘嘱咐他早晨一定要吃点热乎饭。
他对学生的关切永远像他本人一样低调沉稳,他说:“做老师,心里就要有两个东西:一个是责任,一个是良心。”
7点40分第一节课开始,刘明观按照高三教学计划带领学生巩固知识点。下课之后,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,继续批阅早自习没有批完的试卷。10点半,他又开始新的 “奔波”——高三班主任会、化学教研会……
在刘明观从教10年时间里,留给他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实在有限。班主任不像任课老师,不仅要负责把单科教好,还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,和学生作息时间同步是最基本的要求。今日七中不少班主任,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应学生的作息时间,工作日直接住在学生宿舍楼里。每天早上,在学生起床之前,刘明观总是早早地就到了教室,中午的午睡和晚上熄灯前后,他都要到宿舍转一圈才放心回家。
“同生活、共学习”这句话就是对高三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最好的总结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选择班级这个大家,就只能舍弃陪伴家人的时间。
下午的时间,刘明观往往没有课程安排,批改同学们的试卷和作业,编辑导学案和限时训练,对他来说既是工作也是休息。对比着班级期中考试的成绩表,翻阅着试卷,分析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,他打算利用这几天晚自习的时间,和学生聊一聊。
学生晚自习的时候,刘明观针对限时训练的易错题,对学生进行了抽查,确认是否已扎实掌握。晚自习结束后他没有立即离开,根据下午总结的学生情况,他把班里的一个学生叫到了走廊尽头的图书角。“从你的卷面中可以看出来,你答卷的时候太紧张,心态上没有放松下来,”他耐心地分析着学生存在的问题,“自己弱的学科不要害怕考不好,只要发挥出最佳水平,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。”
他时刻怀揣“责任”和“良心”两个锦囊,作为班主任,他是严厉的,是唠叨的,是对学生充满关切的,是负责的。
晚上10点半,学生宿舍熄灯了,刘明观去宿舍检查了一遍后,长舒一口气。迈着缓慢的步伐,他踏上了回家的路。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半,每天16个小时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就这样送走了一届届的高三学生。
“不只是我这样兢兢业业地工作,今日七中所有的班主任,都在做着同样的事。”都说老师是蜡烛,牺牲了自己,照亮了他人,但是刘明观并不在意自己的工作有多么辛苦,也不计较为了工作做出的牺牲,在他看来,他跟所有的班主任一样,只是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,不以成就为动机,不以回报为目的。
晚上11点半,他终于睡下了,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,他的生物钟依然会在早上6点前把他叫醒,新的一天又开始了。